关于祗园甲部歌舞练场小剧场

在这个剧场里,可以欣赏到在同一个舞台上演的7种传统舞台艺术。节目全长约1小时,包括茶道、筝乐、插花、舞乐(舞蹈)、狂言(喜剧)、京舞(舞蹈)。根据季节的不同,还会上演文乐(人偶剧)或能(戏剧)的一个桥段。对于对日本的传统艺能感兴趣的游客来说,可谓再合适不过了。

这个剧场位于著名的祗园地区,京都的5条传统花街(欢乐街)中的2条都坐落于此。上演节目之一的京舞是祗园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由以成为艺妓而学习的见习舞妓表演呈现。除了公演之外,游客还可以在馆内画廊的展示中了解舞妓的相关知识。

座位指定券可提前在本网站购买,也可在公演当天于窗口购买。支持信用卡和扫码支付。

剧场共165个座位,其中包括30个豪华座。豪华座可以享受更舒适的视听体验,还可使用在公演全程提供详细信息和翻译的数字平板电脑。

祗园甲部歌舞练场小剧场(GionCorner)
祗园甲部歌舞练场小剧场(GionCorner)

祇园角(Gion Corner)的7项演出节目

可在祇园角(Gion Corner)观赏的日本7大传统表演艺术

京舞

艺妓和为了成为艺妓而学习的练习生也就是舞妓,都是最有名的京都传统的守护者之一。京舞是在京都茶屋的客厅里发展起来的一种优雅的日本舞蹈,也是她们实践的众多艺术之一。

京舞受到了能的有意图且象征性的动作以及在宫廷中深受喜爱的细腻、精致的舞蹈的影响。这种舞蹈的形式是在17世纪到18世纪,为了在座敷(茶室或其他聚会场所里的铺有榻榻米的小客厅,客人可以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歌舞)上演而设计的。

茶道

茶道,又称茶汤,是以抹茶(粉末绿茶)的准备和提供为中心的日本传统文化。沏茶和奉茶的过程按照设计好的标准流程进行,为客人和主办者都提供愉快的体验。

饮茶文化在最初从中国传入茶之后,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抹茶主要是为了健康而在12世纪被引入日本的,但为了乐趣而喝抹茶则成为了上流社会的一项娱乐。规范化的茶道形成于15世纪和16世纪。通常认为是茶道家千利休(1522-1591年)吸纳了侘寂美学(简洁、朴素)以及和谐、敬意、纯粹、宁静的原则,确立了如今人们所熟知的“茶道”形式。从那以后,茶道分为各种各样的流派,世界上有着数以千计的茶道家。在本公演中,将由里千家流派的茶道家准备抹茶。

插花

日本的花艺被称为“插花”。日本插花强调季节性、非对称性和空旷空间之美,插花艺术者们倾向于在一个器皿中巧妙呈现花的本质,再现广阔的风景。

因为日本插花着重表现季节,所以用于搭配的素材并不仅限于盛开的完美花朵。插花作品使用从新芽到枯叶的各种素材,巧妙地捕捉自然的某一瞬间。插花作品被布置在茶室、私人住宅、酒店、商店、写字楼等各种场所展示。
在日本传统文化入门公演~祗园角~中,插花艺术者们将在演奏者们于舞台上演奏筝乐期间,编排时令的花卉。他们用手巧妙地检查素材的质量,遵照插花的审美原则,将每一种草木花叶升华为优雅的艺术作品。

筝乐

筝是日本的国民乐器,是一种有13根弦的木琴,用指套拨片来演奏。其历史可追溯到1300年前,如今也常常能在独奏或合奏中听到它的音色。

到17世纪之前,筝主要反映的是贵族的情趣,经常被用于称作雅乐的宫廷音乐的演奏中。江户时代(1603-1867年),一群眼睛看不见的音乐家在筝的演奏上创造了崭新的方法,令筝在庶民中人气高涨。其中一人便是八桥检校(1614-1685年),他开发了新的调律方法,大幅增加了可演奏的曲目,使筝更加贴近生活。如今,从传统雅乐到与西洋乐器的联合演奏,筝的演奏可谓包罗万象。在日本传统文化入门公演~祗园角~中,将以八桥检校创作的曲子为首,上演具有代表性的筝曲。

舞乐

舞乐是一种宫廷舞蹈,其特点是风格化的动作、华丽的服装和独特的音乐。过去几乎是垄断性地仅在宫廷上演。舞乐拥有超过1200年的历史,是日本最古老的舞台艺术之一。

舞乐是从亚洲大陆吸收宫廷文化的要素,与既有传统相融合的时候发展起来的。由此,一种崭新、独特的日本式艺术形式逐渐诞生,经过几个世纪的传承,在宫廷和神社、寺庙的活动中上演。在祗园甲部歌舞练场小剧场,能够欣赏到舞乐当中最有名的《兰陵王》的简短版的表演。该舞创作自一个王子的故事,他长相俊美,却面戴可怕的面具,鼓舞自己的士兵,震慑敌人,带领军队取得了胜利。

狂言

狂言这种戏剧,传统上是在更长且更庄严的“能”这种戏剧的间隙上演的短喜剧。狂言通常以表现处于滑稽状况的普通人的固定角色为特征,通过肢体幽默、文字游戏、荒诞来取悦观众。

狂言因其平易近人的登场人物和日常用语,自古以来就深受平民喜爱。狂言是在14世纪到15世纪,随着更正式的“能”的舞台一同发展起来的,主要聚焦在主仆关系以及骗人失败等可笑的状况上。
在祗园甲部歌舞练场小剧场,狂言师将上演经典剧目《棒缚》,讲述的是主人外出时,尽管采取了防止作恶的措施,但两名仆人依然偷喝酒并做坏事的故事。

文乐

人形净琉璃·文乐是通过演奏净琉璃的太夫、三味线以及表现故事的人偶这三个要素来表达故事的作品。文乐中使用的没有线的大型木偶由3名木偶师操纵,木偶师会不断调整动作,以呈现细微的动作和真实的情感表达。

文乐起源于相对和平、各种艺能繁荣的江户时代(1603-1867年)。进入明治时代后,“文乐座”大受欢迎,“文乐”这个名称被保留了下来。文乐是从随着时代融合的三种舞台艺术——由旅行艺人表演的人偶剧、净琉璃、三味线发展而来的。文乐在江户时代(1603-1867年)很受欢迎,武士的戏剧性故事和充满悲剧性浪漫斩获了普通民众的“芳心”。2003年,文乐作为“人形净琉璃文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日本传统文化入门公演~祗园角~,将上演《伊达娘恋绯鹿子》这一剧目中女主人公不惜自己性命去拯救自己的恋人,执行一个大胆的计划的经典桥段。

能是一种融合了唱歌和舞蹈的戏剧,它将介于讲述故事的道白与唱歌之间的“谣”这种歌唱法以及“囃子”这种音乐组合在了一起。能经常被拿来和西方的歌剧、音乐剧比较。能的一大特点是面具。主角会戴着能够表示人物身份的面具登上舞台。

今天为人所知的能艺术,是在大约650年前的室町时代(1336~1573年)由观阿弥(1333~1384年)和世阿弥(1363~1443年)父子二人建立起来的。世阿弥在将军足利义满(1358~1408年)的庇护下发挥自己的才能,将能推向了舞台艺术的最高峰。从那以后,能成为了日本代表性的戏剧形式,现在也作为古典艺术继续存在。到了江户时代(1603~1867年),能成为了武士喜爱的艺术表演。在现代,能在全世界获得了很高的评价,2001年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第一次《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宣言》。
能的舞台虽然非常简单,但演员的装束却非常豪华美丽,全部采用京都传统产业之一的西阵织的布料制作。

※根据时间的不同,将表演
“文乐”或“能”中之一。

Performance guide

Performance time

Everyday (from March 13th) starting at 6:00pm and at 7:00pm
Performance duration: about 50 minutes

Admission

  • Premium Seat: ¥6,600
  • Seat with Japanese tea and sweets: ¥6,050
  • Adults: ¥5,500
  • Age 16-22: ¥3,850
  • Age 7-15: ¥3,300
  • Infants (Age 0-6): free
    * If the kids need seat plese buy the ticket for Age 7-15(¥3,300)

Group Sales (20 people or more)

  • Adults: ¥4,700

Ticket

交通路线

  • 从JR"京都"站乘坐市巴士206号在"祗园"车站下车步行5分钟
  • 乘坐京阪电车在"祗园四条"车站下车步行5分钟
  • 乘坐阪急电车在"河原町"车站下车步行10分钟
交通路线
祗园甲部歌舞练场
京都市东山区祗园町南侧570-2